心理偏执是什么意思(揭秘过于偏执的理想化表现)

偏执的理想主义者,多有如此表现,彼此初识阶段,对你特别好,只看到你身上的优点,甚至把不存在的闪光点也会投射其身。

心理偏执是什么意思(揭秘过于偏执的理想化表现)

同时,对你的形容多是,相见恨晚,天下少有,地上无双,如白玉般无暇。总之,人间稀有,不可多得。

然而,一旦有缺点被其发现,哪怕再小,立马对你全盘否定,暴风雨般地猛烈攻击,瞬间被批得一无是处、体无完肤。

资料属实的话,台湾才子李敖就是这种严重分裂的典范。

他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:“胡因梦在其心中宛如童话仙子,不能忍受其身上有半点的瑕疵。”

心理偏执是什么意思(揭秘过于偏执的理想化表现)

然而,有一天,李敖回到家中,推开没上锁的洗手间门时,刚好看到蹲在马桶上的胡茵梦,因便秘而导致满脸通红,面目狰狞的一幕。

至此,胡茵梦在李敖心目中不食人间烟火的”仙女“形象坍塌。

同时,胡茵梦在其自传《生命不可思议》中也提到:李敖对她有异味的大号特别介意,甚至耿耿于怀。

心理偏执是什么意思(揭秘过于偏执的理想化表现)

据说,两人维持了3个多月的婚姻,因此宣布告终。

相信听到这个故事的人,都会觉得匪夷所思,不可理喻。

然而,资料显示如此,多么幼稚的心理状态,这就是过于偏执的理想化背后藏着的严重心理分裂。

典型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思想,这种状态多存在于婴儿出生到3个月的阶段。

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.克莱因,提出的客体关系理论中讲到,孩子一岁前有两个心理发展阶段。

心理偏执是什么意思(揭秘过于偏执的理想化表现)

第一个阶段就是出生到3个月大时,婴儿处于”偏执—分裂“状态。

意思是说,这个阶段的婴儿,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发展,都无法处理妈妈既好又坏的事实,为了缓解内心的冲突,所以就使用了分裂的心理机制。

即,将心理的妈妈分裂成两个部分,绝对的”好妈妈“和绝对的”坏妈妈“。

在婴儿的心理,妈妈对待自己的态度,是由自己的好坏换来的,当妈妈对自己好时,说明此时的自己就是”好我“,否则就是”坏我“。

心理偏执是什么意思(揭秘过于偏执的理想化表现)

第二阶段,从4个月大到1岁,这时的婴儿处于”抑郁“状态。

婴儿会更加清楚,妈妈不再是单一的好或者坏,而是好和坏一并存在,同时自己也是和妈妈一样的状态。

这样的意识会让婴儿感到丝丝的悲伤,但这个悲伤却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,情感模式也从之前单一的爱与恨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。

这种转变下的成长是,婴儿慢慢具备了整合的能力,逐渐接受妈妈与自己既有好也有坏的事实,这就是宽容最初的来源。

正常情况下,妈妈于孩子而言,多半是好的状态,能及时满足婴儿的需求,帮其达成期待。

心理偏执是什么意思(揭秘过于偏执的理想化表现)

然而,妈妈并非万能,也有情绪起伏,身体不适,状态不佳的时候,这时,可能会忽略婴儿,排斥婴儿亲近,拒绝达成婴儿期待,甚至出现主动攻击。

所以,在生命初期,特别是前3个月,当婴儿被足够好的对待时,就会顺利地从”偏执-分裂“状态发展到”抑郁“状态,从而具备基本的宽容品质。

否则,成年后的他们就会出现偏执的分裂,对世界的觉知要么够好,要么够坏,没有中间的灰色地带。

心理偏执是什么意思(揭秘过于偏执的理想化表现)

人生就会变得更加绝对,没有弹性,从而失去很多生命的乐趣,生命的色彩也在单调乏味中轮转。

当我们觉察到自身的这个点时,首先是认识到内心的分裂;然后是接受;最后试着宽容;

拒绝坏,意味着失去好感;因为完整的自我就是好与坏的整合。

当你接纳了坏人,并去觉察、探索、寻找到根源并得到领悟,便是成长。

人就是在痛苦与领悟的循环中不断前进的,愿你我都有一颗成长的心。
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hang.knight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(0)

相关推荐